主题: 湖北应城:蒲骚故地稻香鱼肥

  • 这辈子赖定你了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3159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3/10/21 16:37:59
  • 来自:湖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
应城,蒲骚故地。


聚焦籼型糯稻、汤池甲鱼等特色产业,应城市补齐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短板,持续提高产业标准化、品牌化、集群化水平。


连续五年,应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一类县市区前十位;2022年,孝感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;入选“中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市”“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”。


光环之下,应城市农业现代化如何按下快进键?


金秋时节,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行走蒲骚之地,在田间地头感受特色产业的蓬勃活力。






01

好田好水出好米


“以前,这里不是缺水就是被淹,村民种一季小麦、一季黄豆,一亩田最多产700多斤小麦、200多斤黄豆,赚400元,遇到天灾就得亏本。”应城义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学刚长舒一口气说,“现在不同了,今年虽然也有旱情,但是丝毫没影响,我们400亩糯稻大获丰收。”


好田好水带来好收成。多年来,应城积极落实“藏粮于地”战略,自2019年以来,累计投入26.26亿元,建设高标准农田60.25万亩。实施大型机泵站建设工程,有效缓解“北旱南涝”问题;牵手省农科院、华中农大、孝感市农科院等单位,自主选育新组合“蒲糯888”,又名“龙王糯81”;引进黑糯、紫糯、红糯等特异型糯稻品种3个,从中筛选出营养价值高、米质好、产量高、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。


“多亏了农技部门帮忙,今年40亩糯稻卖了7万多元,纯收入3.8万元。”9月18日,田店镇畅马村下钮湾67岁的杨水生盘算收入,心满意足。


他所种的“红糯一号”,经受住了今年的低温阴雨天气,加之农技部门的精心指导,亩产干谷仍达1300斤左右,每斤卖到1.72元。


此外,应城还倾力构建“区域公共品牌+龙头企业品牌”联动机制,探索推行“公司+基地+农户+电商物流一体化经营”模式,吸引绍兴黄酒、湖北中磐等企业,与5000多户农户延长糯稻产业链,共享产业效益,并搭建“互联网+电商云平台”,打通应城糯米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体系,每亩平均增收300至500元。


  

应城作为全国商品粮大县、籼糯稻生产大县、“全国籼型糯稻生产第一市”,现有水稻70万亩以上。其中,籼糯稻39万亩,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7%,预计亩产1300斤左右,已收粮食均达到国标三等以上。建成无公害优质糯稻基地21.4万亩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(糯稻)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。


凭借自身的规模和品质优势,应城糯米成为五粮液、绍兴黄酒、银鹭食品、三全食品、思念汤圆等品牌的原料。本地也有20多家规模糯稻加工企业,年加工销售糯米、糯米粉等产品2.2万吨,总产值达12亿元。



02

养鳖发电两不误


9月23日,走进汤池甲鱼现代产业园,棚下养甲鱼,棚上光伏发电,蔚为壮观。


汤池养甲鱼,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。甲鱼喜温,汤池镇地热水产实验室探索出温泉水养甲鱼技术,养出的甲鱼,肉质鲜嫩,营养丰富,具有补血活血、滋补身体、养颜护肤的功效,占据湖北人餐桌的半壁江山,畅销北京、湖南等地。


近年来,汤池甲鱼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、农产品地理标志,汤池镇获评全国“一村一品”先进乡镇,甲鱼游上快车道。


为进一步擦亮地理标志金字招牌、叫响“楚天甲鱼第一镇”名号,去年,汤池镇参照工业产业集约发展模式,建设集育种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甲鱼产业园。


产业园计划投资3亿元,占地1000亩。今年6月,一期项目完工,养殖户参与建设温棚65个共7万平方米,湖北省高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入驻,一期投资3500万元建设6MW光伏项目,农光互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。


温棚里,控温、增氧、水体监测、供排水等,全过程数字化、自动化管理,大幅降低人工成本。光伏板发的电,为池内养殖水增温,能耗减少50%,能效提高1倍,养殖户只需按农业用电价格八折支付电费。


产业园还及时引进转化技术成果,每平方米产量由60斤提升至90斤。每年可新增甲鱼产量500万斤、产值1亿元。


“除去甲鱼温棚、饲养池等建设投资费用,每亩收益近30万元。”产业园养殖大户唐余庆对入园养殖充满信心。


受益者不止养殖户。土地流转户拿土地流转金,村集体得光伏占地租金,政府享有光伏企业发电上网形成的税收,联村企业享有园区供电、供热、供水、污水处理经营利润。


目前,汤池甲鱼养殖面积达5000亩左右,年产量2000万斤,年产值近4亿元,带动近千人增收。


今年,汤池又捧回全省“灵甲小镇”金字招牌。泡温泉、品甲鱼,汤池旅游方兴未艾。



03

物流进村拓销路


“以前给同学寄麻糖,要跑到田店镇上,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寄了,特别方便。”田店镇畅马村“应达万家”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,村民杨圆慧为朋友选购了特产——手工麻糖、麻糕,坐等快递员上门取货。


杨圆慧感受到的方便,如今在应城281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均已实现。为保证运营可持续,232个村级服务站设在农村商超、便利店,其他49个分别设在电商供销服务站、原邮政公司村邮站、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地。


寄收快递不方便,曾是农村居民的一块心病。应城以建成“全省农村寄递物流样板县市”为目标,成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、市长任指挥长的寄递物流高质量全覆盖进村建设指挥部,顶格推进;促成邮政公司与8家社会快递企业合作,将农村干线邮路优化为7条,邮件直配到村时间缩短2小时、农村收寄时间缩短8小时。


“农产品保鲜期短,快递进村,寄收提速,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。”应城市老兵筑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起飞感激地说,他种的20多亩丑香瓜通过寄递物流发货,省时省力,每亩可增收近2000元。







服务乡村产业发展,寄递物流担当重任。应城探索推广“快递+电商+供销+农户”发展模式,促成市供销社与“蒲城众创”平台合作,建设应城供销农产品对接基地,设立农副产品特色馆和体验专区,线上线下展销。共配中心正式运营半个月以来,农村电商销售额环比增长154%,助农增收300余万元。




留言点赞288

 茶油送到家


















关注“湖北日报农村版”微信公众号

给我们任意一篇稿件留言

小编定时来巡山~

文末留言

首个获赞达288

的幸运读者

1瓶山茶油送到家!


宠粉不限量

等你来搬空农报小仓库哦~


来源: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 戴蕾 通讯员 冯璇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